普天之下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三十五章 贺兰好儿郎㈡

作者:肖申克117书名:普天之下更新时间:2021/08/03 05:40字数:3161

  

?

对于叶三郎,灵州张士达与西壁辉起初很看不起,他们认为叶三郎是个地道的“山中人”,连“乡下人”都算不上,粗野、好动,经常没上没下没大没小,还随地小便,并且经常弄出让他们很瞧不起的事情。

比如,他在书院山长刘翼学习的时候,总是反复地问写文章为何非要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行书,反过来写为何不行?他坚持认为自己从左往右书写很好很强大。

又比如,他曾经跑到铁工院呆了一天一夜,很有改行当个铁匠的意思,刚出来,又跑到木工院,看着别人干活。他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十足是个土包子。

叶三郎对张士达与西壁辉两人也看不惯,认为他们是花架子,说话又太酸。双方都瞧不上,所以常常是在一起比试,时间长了,三人交上了朋友。

叶三郎有了朋友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性格还是那么不羁,但是不可避免地沾了些“文化人”的味道。虽然早就学完了那本《千字文》,但是叶三郎并没有主动提出回家看看,因为还有一场秋赛,他想当着全中兴府十多万百姓的面,出出自己明珠族叶三郎的风头,为此一向极为自负的叶三郎认真准备了一番。

来自二十二个州府的四十四名十五岁至二十岁年轻人,在这年的秋天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比赛,总共设立了长跑、登山、泅渡、膂力、赛马、射箭、投枪七项比赛,这次盛况空前,这不仅是因为有春天时灵州的先例在,更是因为这个秋天各地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十年来第一次丰收,人们有了闲心思,底气更足。人们只有在满足肚子的需要之后。才会去追求其它的东西。

这四十四位年轻人都被赵诚留在了中兴府,算得上是野无遗“贤”。他不吝称赞,将个个年轻人夸上了天,并允诺要如何如何重要他们,这让他们感激涕零。

年方十四的叶三郎被破格允许参与比赛,除了泅渡与膂力稍差之外,他都获得了第一名,果然是一鸣惊人,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走在街上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见人都自我介绍自己就是叶三郎,生怕别人没认出来。

总之,这一年叶三郎个人的身上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他在不知不觉之中开始融入到城市生活,遇到读书人,他也会很谦虚地自称“末学”,遇到一个好汉,他会引用从张士达那里听来的“不取楼兰誓不还”来自我警醒,尽管他不知道这楼兰在什么地方。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藏身于山林中。以猎取虎狼为乐,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至于这所谓追求到底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但是却不能将叶三郎仅仅看成一位心慕城市生活与实现人生所谓伟大目标的人。

又是一年春来到。

叶三郎直到自己来到中兴府的第二个春天才想回家,而他的哥哥在收到他写来的一封亲笔信时目瞪口呆,尽管送信的商人说那上面错别字极多,耶亥认为自己明珠族里出了个秀才。这实在是个千古奇闻。

秦州西,夕阳镇。

经过去年整整一年,叶三郎发现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来北往地商人随处可见,他们赶着马队或驼队,从遥远的北方和西方而来,穿行在层林吐绿的森林之中,这古老的商道因为这条道路的再一次兴盛,而重新散发出青春来。来自畏兀儿甚至更遥远的极西之地的商人带来了外地的特产,与来自大宋国的商人们交易,然后带回宋国才有的丝物、茶、瓷器等。顺便收购本地地皮毛,而蕃族人也纷纷将自己从山中采集的药材送来,换取宋人的粮食、布匹和一切能令他们感到生活富足的东西。

马匹是宋国人最想买的东西,这项买卖由明珠族及其他二十多个较大蕃族联合控制,不过细心的人稍一注意就会发现这些用来交易的马匹基本上是被阉割过地公马。本地马匹有限,都是一个名叫“天下铺”的商号从北方及河西贩运而来。

贺兰国王在渭水河畔设立了一个课税所,针对的是那些从南方过来的宋国人征税,而对于西域人,则是在河西边关设立课税所,虽然走私在所难免。加上给一些大商人免税待遇,官方收入并不多。不过总略胜于无,民富则国强,百姓实在太穷了,等给一两年恢复元气。“天下铺”在这一年内业务全面铺开。至少在各地都设有商号与掌柜、伙计和镖师。起初全是赵诚用钱堆出来。如今因为垄断了与宋国的马匹生意,交换而来的丝制品。转手一卖大赚其利,盐州的乌、白二盐池也是“天下铺”的买卖,贩卖至中原也可换回铜、铁,暗中也通过渭水的榷场向陕西及川蜀涉透。

明珠族及相关部落负责治安及商道的安全,好处是他们利益均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