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战风云 第八十五章 “金莲”外交

作者:林栖书名:新一战风云更新时间:2021/08/05 06:49字数:3899

  

?1886年,英国保守党领袖索尔斯伯里侯爵二次组阁成功。这一次,保守党在下议院获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的索尔斯伯里首相的既定政策将可以顺利推行。

接到这个消息后,俾斯麦首相十分高兴,这一天他已等待了很久。

早在1885年索尔斯伯里侯爵第一次组阁时,俾斯麦就试图说服他支持英德同盟,侯爵碍于俾斯麦的面子便做出了口头承诺,但此时的保守党在下议院中并不占绝对多数,在加上当时德国、俄国和奥国的“三皇同盟”还未到期,因此索尔斯伯里仅仅是动动嘴皮子而已,俾斯麦也只是试探一下。

时间到了1886下半年,“三皇同盟”因为俄、奥在巴尔干问题上分歧加剧,已经不具备任何继续下去的可能。

这样以来,按照条约,“三皇同盟”在1887年会自动终止,既然无法继续,那么德国就必须面临新的外交选择。

选择俄国还是奥国?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答案早在1879年《德奥密约》时候已经确定下来。

这个时代,整个德国都被大日耳曼主义所鼓噪,对斯拉夫人充满了不友好的情绪,至少在舆论和媒体方面是这种情况。同时,俄国国内也充满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呼声,对于德国人在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俄国既羡慕又嫉妒,再加上俾斯麦首相在1878年柏林会议中被认为“出卖了俄国的利益”,因此俄国公众对于德国和德国人亦没有什么友好的态度。

此时的德国高层普遍认为奥国对于德国更为重要,除了皇帝威廉一世陛下以外。

即将接任总参谋长的瓦德西甚至认为有必要对俄国和法国的其中一个国家做出先发制人的打击;俾斯麦首相则较为温和的选择了和英国结盟的外交策略。

在终于等到英国保守党控制议会后,俾斯麦迅速联系了英国首相索尔斯伯里。只可惜,对德国人伸出的橄榄枝,英国人并不感兴趣。

索尔斯伯里是英国资深的外交大臣,亲自代表英国参加了1878年的柏林会议,就是那次会议,英国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迫使俄国吐出了大部分既得利益,而自己则从土耳其手中得到了塞浦路斯岛作为防卫俄国的前哨基地。在索尔斯伯里从柏林返回伦敦的时候,他受到的民族英雄般的热烈欢迎。为了表彰其在柏林会议的外交胜利,女王亲自授予其嘉德勋章,以示殊荣。

索尔斯伯里就个人感情而言自然是对俾斯麦充满了感激,不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建立在个人感情的基础上,尤其是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其外交政策主要掌握在一个精英化的外交团队手中,他们才是决定大英帝国外交走向的真实决策者。

从英国传统的外交策略看,此时和德国结盟就意味着和德国绑到了同一辆战车上,这简直是对英国巨大地缘优势的亵du,因此英国的外加班子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索尔斯伯里首相的提议,而首相也如实回复了德国外交部。

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俾斯麦失望之极,他迅速发起召开了一次会议,希望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德国的外交步调。

这样的高级别会议,威廉还不能参加,不过他还是很快了解到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上,皇帝依然坚持对俄友好的外交策略,而俾斯麦本人倾向于耐心等待英国人的“回心转意”,皇太子和总参谋部则坚持“疏远俄国继续和英国接近”。

历史上,疏远俄国是德国近代外交灾难的开始,威廉认为该是他走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了,因为他已经决定:走上19世界欧洲外交牌桌的第一枪就从这里打响。

康布罗纳大街36号,威廉宅邸。

“伯爵最近气色很好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呀?”威廉和瓦德西坐在一张小桌子上,对饮而酌。

“呵呵,确实有件令我高兴的事情,我要是说出来你一定会大吃一惊的。”瓦德西得意地笑道。

“哦?什么好事,快说给我听听。”

“我刚刚建立了一个恋足俱乐部,现在已经招募了10多个贵妇,五六个同道,这可是我三年来的最大的心愿呀!”

“什么是恋足俱乐部?”威廉不解的问道,虽然他心里已经猜出了八九不离十。

“就是加入俱乐部的男性都对女性的脚感兴趣,而加入俱乐部的女性都毫无疑问要有一双美脚。”

对于瓦德西的放荡威廉早就知道,而且两人关系一直不错,威廉也曾经多次受邀参加瓦德西组织的假面化妆舞会,进行高级派对“一夜情”活动。

不过威廉不知道的是,老瓦已经由当初的“无群不欢”进化到性取向变异的程度。

帝国高级军官和贵族的那些龌龊事威廉大抵知道一些,断背和娈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可这老瓦的恋足癖威廉还是第一次听说。想想历史上瓦德西曾和驻德公使洪钧的夫人上海名妓赛金花扯不清的关系,威廉顿时释然了。不过这次邀请老瓦来这里,威廉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因此关于“恋足”的话题便没有再继续下去。

“我听说最近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讨论了关于对俄国外交方略的问题。”

“恩,就是前天。毛奇伯爵委托我参加了那次会议。”

“会议达成什么共识了吗?”

“由于皇帝陛下坚持对俄友好的政策,所以没有达成所谓的共识。不过亲王殿下、首相和外交大臣都认为有必要就‘地中海同盟’问题和英国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说得直白些,就是要放弃在近东和巴尔干问题上对俄国的支持,转而和英国和奥国保持一致。”

“那伯爵您的意思是什么?”

“我当然是支持首相和亲王,而且既然德国已经选择了奥国作为盟国,那么在巴尔干问题上势必要和俄国发生矛盾。而且就我个人的观点,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必有一战,这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在无法笼络法国的情况下,只能将英国拉拢到我们一边。这样,欧洲五强中,我们依然占了三席。就算英国不接受同盟,只要保持中立,我坚信帝国的军队足以同时击败俄国和法国。”瓦德西豪气冲天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