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战风云 第九十一章 大婚

作者:林栖书名:新一战风云更新时间:2021/08/05 06:49字数:2607

  

?岁月流转,时光匆匆,转眼到了1889年的年初,两位先皇去世的阴霾早已渐渐淡去,威廉也开始筹划他的终生大事。

迎娶特蕾莎已经不存在任何困难,得益于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高贵血统,德国上下已经没有人敢于质疑特蕾莎的出身。奥国国内无论上流社会、中产阶级还是平民阶层则对这桩能促进两国关系的浪漫姻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心,对于特蕾莎更是充满了赞美和期许。

俄国方面,自从威廉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不惜作出巨大的财产牺牲后,俄国上上下下都对这个年轻的德国皇帝充满了好感,纵是在和特蕾莎结合的这件事上,大部分的政治评论都将其解读为“年轻的皇帝对于恢复三皇同盟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再说特蕾莎,自从住进特申公爵的阿尔贝提纳宫,她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宫廷的礼仪训练,尽管很枯燥很辛苦,可特蕾莎为了能在未来的德国宫廷里做到得心应手,眼下吃点苦头算不得什么。

1889年1月初,霍亨索伦家族同哈布斯堡家族签署了婚约。特申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在婚约中答应为他的“女儿殿下”提供100万古尔登银币的嫁妆礼金(折合180万马克,当年茜茜公主的嫁妆只有5万古尔登),这笔钱将于婚礼之前,在维也纳转交给德国皇室的全权代表。此外,还将为特蕾莎配备一切所需的珠宝、服装、首饰和与其身份相应的金银物件。在威廉的坚持下,维多利亚皇太后则答应提供100万塔勒(300万马克)的迎婚礼金,并且将在婚后赠送新娘50000块弗洛林金币,作为欧洲皇室传统的“清晨赠礼”。

皇后在婚后——包括可能的寡居时期——每年获得10万塔勒的年金,这个数目是由普鲁士议会决定的,和维多利亚皇太后当年所获得的数目相同。

紧接着,又在慕尼黑举行了隆重的“放弃继承庆典”,特蕾莎正式宣布放弃奥地利王位的继承权。王室和公爵家族成员、宫廷显贵们和国务大臣们,都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这个一年前还是一介平民的美丽公主。在大主教宣读了放弃王位声明后,特蕾莎宣誓认可,并在文件上签字。在仪式完毕后的舞会上,她落落大方,卓尔不群的言谈举止甚至让专程赶来的奥匈帝国的伊丽莎白皇后茜茜都为之侧目,当然还有她的美丽动人。

2月19日,特蕾莎在德国的迎亲团以及大公和她的母亲伊莎贝拉的亲自护送下离开维也纳,向柏林一路行来。

威廉此时早已等候在坦布尔——一座德奥边境的小城——在那里,他将迎来和特蕾莎的时隔5年后的第一次重逢。本来迎接的地点是安排在莱比锡的,可事情越是到跟前,人的心里就越是着急,为了早点见到特蕾莎威廉都恨不得也跟着迎亲团前往维也纳,因此他执意把迎接的地点选在了边境上的这座小城。

21日清晨,火车从奥国一侧进入德国,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火车停靠在坦布尔车站的站台上。在众人的簇拥下,特蕾莎缓缓走出车厢。此时,威廉身穿帝国元帅制服,身披绶带,正笔挺地站在展台边的红色地毯上等候着特蕾莎。

“特蕾莎!”在特蕾莎走出车厢的那一刻,威廉高声叫道,紧接着一个健步冲上前去,将她一下子抱了起来,并忘情的亲吻着。繁琐的欢迎仪式过后,众人略事休息,便乘坐火车车直奔柏林。那里还有更加繁琐和隆重的欢迎仪式等着他们。

当天下午,火车到达柏林车站,威廉和特蕾莎将要换乘马车前往皇宫。车站外的广场上此时早已人山人海,各界群众代表正手持德国和奥国的国旗列队迎接他们的皇帝和皇后。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和威廉乘坐第一辆马车,紧接着是维多利亚皇太后和特蕾莎,然后是特蕾莎的母亲伊莎贝尔以及特蕾莎的兄长——公爵的侄儿和养子弗里德里希王子,其他德国皇室的亲属紧随其后。

更加繁琐的仪式在柏林皇宫举行:维多利亚皇太后把特蕾莎介绍给众位女亲王,然后威廉向家族的男性成员介绍他的新娘。

威廉的弟弟海因里西亲王亨利和妹妹夏洛特公主,则负责霍亨索伦家族和哈布斯堡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介绍;然后是介绍宫廷里的高级官员。

这个程序进行了相当的时间,以至于威廉和特蕾莎觉得大概永远都不会结束了……

随即是隆重的皇帝赠送禧礼仪式,威廉将一顶镶有绿宝石的钻石皇冠送给特蕾莎。

威廉的叔叔亨利亲王赠送了一顶皇冠;老国王威廉四世的遗孀——按照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来自巴伐利亚的母亲辈份她同样是特蕾莎的奶奶——伊丽莎白王后,也赠送了与其身份相应的钻石首饰。

紧接着,新婚夫妇来到柏林皇宫的阳台上,面对下面摩肩擦踵的市民们,挥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