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战风云 第一百零一章 奥匈的崩溃

作者:林栖书名:新一战风云更新时间:2021/08/05 06:50字数:3080

  

?整个1891年,威廉都只忙着做一件事,那就是把特蕾莎扶上匈牙利国王的王座,甚至于奥匈帝国皇帝的宝座。

他的设想很简单,首先,约瑟夫皇帝意图将波黑地区并入奥匈帝国版图是尽人皆知的,而塞尔维亚国王及国内民粹份子显然是不能任由波黑被奥匈兼并——因为这里60的人口是塞尔维亚人。波黑并入奥国意味着大塞尔维亚梦想的破灭,而实现这一梦想才是激进派议员们支持彼得一世上台的最大动机。

1890年年底的俄奥密约事件已经将巴尔干局势变得异常敏感,威廉相信只要在往上加一把柴,大火就能燃烧起来,剩下的事情就是趁人之危、火中取栗了。

为了增强塞尔维亚的军事实力和自信心,威廉授意席克勒尔持股的一家在东欧开展过业务的小银行给予塞尔维亚政府高达一亿马克的优惠贷款用以购买先进的枪械和火炮,条件是这些武器必须是“德国造”。于是六万支毛瑟步枪和200门克虏伯大炮浩浩荡荡进入塞国的军营,成为塞尔维亚精锐部队的制式装备。

正是在这些先进武器的鼓舞下,彼得一世终于有了向奥匈帝国叫板的勇气。不过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确是另外一件事。奥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而且特别严重乃至威胁到国家的信用。

作为欧洲较为落后的经济体,奥匈帝国在1891年开始向金本位货币过度,这比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比德国和法国也晚了20年左右,只是比俄国还略微快了两年。

奥国的中央银行是实行金本位前并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历史上,奥国币制改革只所以能成功,全赖于当时美国政府大量收购白银抛出黄金(谢尔曼白银法),仅1891年当年,奥国中央银行便从美国购入了4000万马克的黄金。

但现在是不行了,早就“金迷心窍”的威廉每次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先购入了美国抛售的黄金,这样到1892年时候,奥国的黄金储备耗尽,新发纸币——奥地利克朗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彼得一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塞尔维亚将奥匈帝国拖入持久战,然后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打游击,那么胜利迟早属于他们。他甚至认为,奥国是不敢同塞尔维亚开战的。

1892年4月,当巴尔干地区的葡萄架再次变绿的时候,彼得一世抓住机会向奥匈帝国下达了最后通牒——照会奥国驻塞尔维亚大使,询问托管期满后,奥国是否准备将波黑地区并入版图。

这个问题是无需回答的,针对塞尔维亚的外交挑衅,约瑟夫皇帝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牙还牙,自从他即位以来,奥国在历次对外战争中鲜有胜迹,1852年败于法国和萨丁联军,1866年又败给普鲁士。两次战争下来,不仅奥国的国威大为黯淡,而且也失去了在北意大利的全部土地(前一次失去伦巴第,后一次失去威尼斯)——这可是实打实的损失,在帝国内,北意大利地区的富裕程度甚至超过了波西米亚,仅仅次于下奥地利而已。

皇帝太渴望为帝国拓展一块新的领地了,当1879年奥军按照《柏林条约》进入波黑时,皇帝本人极为兴奋,这是他在位其间第一次为帝国拓展了版图——尽管是托管,尽管是一片毫无经济价值可言的山区,但整个帝国都为之雀跃。

现在面对一个巴尔干地区的二流国家的挑战,约瑟夫皇帝如果选择妥协,那么将意味着他政治生命的结束,纵使还能苟且于皇位之上,“势力”的维也纳市民也不会正眼看他了。

奥国的回复同样是委婉的,“……将波黑留在帝国的版图内乃是全体波黑人民的福祉,而非帝国政府的单方面决定。”

三天后,塞尔维亚在英国、法国的支持下进行全国总动员,尽管俄国政府对塞尔维亚提出强烈警告,但却是无济于事。正如卡拉乔治的外交使团在1816年访问俄国时的情况一样。当时正值塞尔维亚对抗土耳其谋求独立的关键时期,然而俄国的所能提供的帮助只有一小笔“差旅补助”和几句“兄弟情谊”之类的空话而已。从那时起,卡拉乔治及其追随者——民粹分子们便看清了俄国人的真实用心,当他们需要把斯拉夫兄弟团结起来谋求对土耳其和奥地利的外交讹诈时,“兄弟情谊”是确是存在的;不过大多数时候,沙皇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不仅极端反对民族主义论调,而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旨在瓦解奥匈帝国的军事行动。因为沙皇很清楚,奥匈的瓦解也就意味着欧洲将彻底成为民族主义的天下,境内的波兰人、罗马尼亚人甚至乌克兰人独立的呼声必将势不可挡。

不过既然有英国和法国——欧洲传统两强——的支持,彼得一世国王还是很有底气的,更重要的是他私下得到了德国不会介入战争的保证。